迷宮計劃

藝術家簡介

節目

藝術家簡介

西維爾.雷耶

創意總監/人工智能模擬 / 繪圖

生於1978年,在法國巴黎工作,身兼導演、藝術總監及自由身平面設計師等。初期在Radio Nova負責網頁設計,其後分別在Digital District、Fix Studio等後製公司工作。雷耶曾多次與Edouard Salier合作,為NIKE、可口可樂、O2、Greygoose等品牌廣告擔任藝術總監及平面設計師,並曾參與製作Massive Attack、Metronomy及Raphael Saadiq等藝人的MV。

另曾執導Doctor L、Cassius《toop toop》、Soldout《Forever》及Stromae《quand c’est?》的MV,並與Benuts公司合作為Stromae(2015)、Loïc Nottet(2017)的巡迴演唱會擔任監製。

西維爾.雷耶

楊修華

導演/文本

新加坡藝術家兼電影製作人。2018年憑《幻土》贏得第71屆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並代表新加坡角逐第92屆奥斯卡最佳國際影片。該片獲選為第56屆台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原創歌曲,更登陸Netflix供全球播放。除了傳統的電影放映渠道,楊氏的作品亦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台北當代藝術館、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盧布爾雅那市博物館等場地,以及新加坡國際藝術節上映。

楊修華

貝臻雅

原創音樂

生於1987年,曲風獲英國廣播公司讚譽為「富戲劇性而激情澎湃」。曾為世界各地的頂級交響樂團、合唱團、樂團和獨奏家創作,作品在倫敦南岸中心、卡內基音樂廳以至北極圈地區演奏。2018年獲古根漢姆基金獎,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頻道、法國廣播電台、德國之聲等出現。2017年榮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作曲大獎,作品針砭時弊,探討金融危機、俄羅斯邊境條約等社會議題。擁有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茱莉亞音樂學院和錫耶納音樂學院頒發的學位。

貝臻雅

高思雅

執行監製

高思雅在亞洲地區製作獨立電影,參與荷里活片廠出品,並為美國有線電視監製首個有關亞洲電影的系列。70年代末開始在香港、亞洲、歐洲和美國等地籌辦電影節。文章散見於英國電影協會刊物、《電影筆記》及《電視評論》等,廣為流布。

高思雅

李替普

執行監製

2015–18年間,李替普為敢於跨界的赫爾辛基藝術節出任行政總裁兼藝術總監,負責委約或安排世界級藝術家,如郎朗、大衛.霍克尼、卡爾.亞伯拉罕、姬蒂.白蘭芝、約翰.麥高維治,以及來自不同領域和媒介的團體參與藝術節。作為古典樂男高音,他在各大舞台和藝術節中,與柏林、維也納愛樂樂團、西蒙.歷圖爵士、里卡多.穆蒂等樂團及名人合作,一同參演崔莎.布朗及彼得.謝勒等人的作品。曾製作大量唱片及影片,更兩度獲格林美獎提名。

李替普

亞南迪.巴塔查里亞

人工智能

被譽為天才兒童,亞南迪在父親Debashish Bhattacharya發行的專輯《Beyond the Ragasphere》嶄露頭角。該專輯得到John Mclaughlin、Jerry Douglas、Bickram Ghosh及Tanmoy Bose等音樂大師的支持,更榮獲WOMEX世界音樂博覽會頒發年度專輯獎(2014)。曾接受《Songlines》、《衛報》、《BBC音樂雜誌》等媒體專訪,與Mac Miller及Billie Eilish等藝人登上《倫敦旗幟晚報》的本月專輯榜,並獲選為《PopMatters》最佳藝人之一(2019)。

2018年,亞南迪榮登歐洲世界音樂排行榜第一位、環球音樂排行榜(最佳專輯);2019年的德國唱片評論獎、Songlines音樂獎均是她的囊中物。曾舉行世界巡迴演出,近期更與Norah Jones和Anoushka Shankar等名人合作。

亞南迪.巴塔查里亞

史丹利.杜特士

指揮

柏林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每個樂季在柏林愛樂廳舉行10場音樂會,座無虛席,包括在一年一度的元旦音樂會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作為客席指揮,杜特士曾與溫哥華、墨爾本、北京、伊斯坦布爾、慕尼黑和漢堡等地著名的交響樂團合作。出生於加拿大,在澳洲長大,擁有德、澳國籍,現居柏林。

史丹利.杜特士

尚治.杜伯殊

技術總監

活躍於多個領域,在莫斯科國立無線電電機暨自動化大學畢業後,攻讀碩士。除了理工知識,並修讀新藝術策略、舞台設計和插畫。杜伯殊曾參加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藝術家交流計劃,對文化、歷史、視覺藝術和社會等分層構成的「城市」尤感興趣。積極參與裝置藝術、表演、服裝及平面設計、巡迴演出等,並熱衷於場地特定創作。

尚治.杜伯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