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沉浸體驗《華嚴十方》

藝術家簡介

節目

藝術家簡介

進念‧二十面體

進念ZUNI是介乎藍與綠的顏色,並是北美洲以創作手工藝著名的少數民族;二十面體ICOSAHEDRON的意譯也是傳播力強的細菌最基本形狀。

1982年成立,本地註冊非牟利慈善文化團體,以香港為基,面向世界的實驗藝術團體。現為香港九個專業藝團之一,自2009年起進駐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實驗藝團,原創作品逾200齣,曾獲邀前往世界各地逾80個城市演出和交流。

多年來,在會員的支持及在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胡恩威的帶領下,致力拓展香港文化藝術新領域、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主催藝術評論及文化政策研究等工作,並活躍於藝術教育和發展電子媒體及跨媒體等新類型的藝術模式,近年亦致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以「經典重現」、「傳統創新」、「多媒體劇場」、「社會劇場」為四大藝術方向。進念的實驗性和顛覆性,不斷啟發著華人社會的藝術和舞台美學發展。

進念‧二十面體

胡恩威

導演、Arts Tech裝置設計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編劇、導演、監製和策畫等多方面的工作,是跨界劇場及藝術科技劇場先鋒,作品以強烈視覺影像建構劇場美學,作品曾應邀於北京、南京、上海、蘇州、東京、新加坡、台北、柏林、布魯塞爾、克拉科夫、米蘭等世界各地演出,主題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包括《香港生死書》、《心經即是巴哈》、《華嚴經》、《萬曆十五年》、《半生緣》、《東宮西宮》系列,崑劇《臨川四夢湯顯祖》及《紫禁城遊記》,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系列《路易簡的時代和生活》及《Looking for Mies》等,先後與多位華人劇場達人賴聲川、林奕華、孟京輝等合作,負責多媒體舞台設計。

2009年,胡氏策畫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題的「建築是藝術節」,透過劇場演出、展覽、講座及研討會等藝術形式,向市民大眾展示不同層面的知識、美學和思辯的方法和討論,探索建築及劇場的各種藝術可能。2017起策畫「Z Innovation Lab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發掘表演藝術與舞台嶄新科技的各種可能。

2012年憑《Looking for Mies》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2018年《建築城市》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奬 - 銀獎」,2019年「A’國際設計大奬賽」表演藝術類別銀獎,2020年憑「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2019」獲「德國紅點- 品牌與傳達設計大獎」。

胡恩威

釋僧徹法師

創作顧問

生於香港,一九九三年出家於法雨精舍,一九九四年受戒於台中萬佛寺,畢業於能仁書院哲學系,就讀於台灣圓光佛學院。

釋僧徹法師

于逸堯

音樂總監

香港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主修地理,卻以音樂為終身職志。1996年創作〈再見二丁目〉得以入行。曾合作歌手包括彭羚、梅艷芳、黃耀明、楊千嬅、麥俊龍、梁詠琪、林二汶、許廷鏗等。于逸堯分別憑「越快樂、越墮落」及「涙王子」兩度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亦憑”Wanna be”一曲,與林二汶及荒井壯一郎同獲「2012 CASH金帆音樂奬」「CASH最佳歌曲大奬」。2019年所監製大碟〈許廷鏗——拾〉獲得香港電台舉辦「第43屆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唱片獎」。于逸堯自2006年開始寫作有關飲食文化的文章,已出書八冊——〈文以載食〉、〈食以載道〉、〈食咗當去咗〉、〈半島〉、〈暢遊異國放心吃喝〉、〈天地一餛飩〉、〈不學無食〉及〈不學無食 二 一菜一路〉,並著有香港音樂人訪談錄〈香港好聲音〉。現定期為〈MilkX〉、〈am730〉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文章及專題報導。

于逸堯

陳浩峰

音樂總監

1998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現為助理藝術總監。曾參與創作、演出及籌畫多項不同類型的演出計劃,包括社會劇場《東宮西宮》、《樓市怪談》、歷史劇場《萬曆十五年》、《上帝來到中國》、生命劇場《華嚴經》、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包豪斯的建築設計宣言》(建築是藝術節2011)、卡通兒童音樂劇《魔笛》(2010版本)(國際綜藝合家歡2010)等。除劇場演出外,陳浩峰同時進行音樂創作,曾參與多次劇場演出的音樂、歌曲及歌詞創作,2000年成立樂隊「假音人」,2002年推出首張同名大碟,2005年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一連九場《假音人之陳浩峰爵士搖滾K唱會》;2014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假音人唱《香港歌書-小流民》夜總會」音樂會;2020年演出《假音人回到浪漫演唱會》。其他專輯還包括《補習之迷戀》及《東宮西宮主題曲全集2003-2013》。陳氏亦為流行歌手撰寫歌詞,合作歌手包括:黃耀明、梁詠琪、容祖兒、楊千嬅、何韻詩、at17、藍奕邦、泳兒等。

陳浩峰

楊永德

創作演員

進念創團成員。曾參與創作及演出之作品包括《華嚴經》、《萬曆十五年》、《百年孤寂》、《華麗緣》等數十齣劇目。近年演出作品包括《香港生死書》、《道可道Fashion道》、卡通兒童音樂劇《魔笛》、《STEAM之四大發明》、《東宮西宮》系列、榮念曾實驗劇場《西遊荒山淚》及《夜奔》等。

楊永德

翁煒桐 (阿拼)

創作演員

2022年獲聘為進念專業研習生(表演專業)全職演員。

2016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曾獲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滙豐銀行慈善基金﹣香港與內地學生交流獎學金、並憑《秩序》獲2014-15年度傑出演員獎。

校內曾演出劇目包括:《馬克白》、《慾望號街車》、《從八十號K開始》等。



進念演出包括:

2022:《華嚴十方》、《Soundscape魔笛》

2021:《香港生死書》

曾參與《Josie and The Uni Boys + The Flash Back Now Party》演唱會、ViuTV《全民造星III》等;

近年致力於劇場演出,並涉獵電影電視、廣告及配音等專業範疇。

翁煒桐 (阿拼)

伍人粵Band

南音創作

伍人粵 Band 是廣東音樂樂隊,旨在於傳統的基礎上,以大膽創新的表演方式來展現音 樂。樂隊成員均為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及畢業生,受教於余其偉教授。成員各專不同音樂風格,當中有人專研粵劇、南音拍和、廣東笛簫等。成立初期,樂隊曾代表香港演藝學院,於中國藝術院校民族室內樂高峰論壇中亮相;又獲安排於粤樂研討會上演奏;後來又應邀為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錄製音樂影片;近日亦獲南洋國際音樂大賽重奏與小合奏專業組金獎。樂隊曾數度與慈善團體合作,舉辦網上直播音樂。從二零二零年始,伍人粵Band參與製作「廣東音樂研究室」紀錄片,積極推廣粵樂文化。

伍人粵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