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連續五個週末設定不同主題,邀請城中資深文化藝術工作者熱話當下,探討我們正面對的文化處境,透視創作人與觀眾最關心的人文課題。
時間
3-4:30PM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地下
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Bar Lemna
粵語主講
免費入場,每位參加者須消費最少一杯飲品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不設留座
講座一:說不盡的多媒體
舞台科技發展速度迅速,身處其中的藝術家是無奈地當局者迷,或是難以旁觀者清?藝術應用多媒體多年,當代劇場如何演化和與之對話?資深跨媒體創作人黃智銓和成博民從不同角度分享實踐經驗和反思。
日期
17/9 (日)
對談嘉賓
黃智銓 (媒體藝術家)、成博民 (多媒體藝術家)
主持
陳一云 (燈光藝術家)
講座二:文化身份的身體話語
在這個一切都流動的時代,藝術家的文化身份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不少當代歐洲舞蹈藝術家的多元文化背景深深影響作品,近年遊走德國香港兩地的創作人甄拔濤,聯同資深舞評人李海燕細說因緣。
日期
24/9 (日)
對談嘉賓
甄拔濤 (導演 / 編劇)、李海燕 (舞評人)
主持
陳國慧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
講座三:尋找鈴木竜的身體美學
鈴木竜在英國接受舞蹈訓練,曾參與多個英國著名編舞家和舞團如艾甘.漢和Phoenix Dance Theatre演出,回日本發展後多次獲獎。講座將會播放身兼舞者和導演的吉開菜央拍攝的紀錄片《誰是鈴木竜》,展示他的創作哲學和舞蹈美學,香港劇場創作人黃大徽亦會分享他眼中的鈴木竜。
日期
1/10 (日)
對談嘉賓
黃大徽 (劇場創作人 / 表演者)
主持
陳瑋鑫 (舞評人)
講座四:藝術節如何文化
資深藝術行政管理人茹國烈累積多年前線實戰經驗,近年研究城市與文化的關係。這次首次以藝術節為切入點,討論不同藝術節的策略與特色,分享藝術節如何文化。
日期
7/10 (六)
對談嘉賓
茹國烈 (香港藝術學院院長)
主持
黃志淙 (資深音樂文化人)
講座五:海明威的經典與當代
兩位本地重量級表演藝術家阮兆輝和鄧樹榮,與海明威隔世對話,藉經典文學《老人與海》穿透人生的迷思。在未穿上戲服前,藝術家先與小說選段來一場最純粹的相遇,再對談文字的改編及其表演性。
日期
15/10 (日)
演讀
阮兆輝 (戲曲藝術家)
對談嘉賓
鄧樹榮 (劇場導演)
主持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策劃及統籌
場地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