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席捲全球,大家無法在劇場聚首,藝術家仍積極創作,探索表演藝術新模式,繼續與觀眾連結。隨著社會復常,劇場再度人頭湧湧。這三年劇變帶來的反思和學習,應如何保留、沉澱?

從今年新視野藝術節的節目來看,疫症的震撼教育或許是化了妝的祝福,幾乎所有節目都在疫症期間醞釀而成。開幕節目、雙舞作《死過翻生》,上下半場風格迥異,看似「精神分裂」,編舞謝克特藉此傳達以希望對抗孤獨和撕裂的力量。經過疫症,這個看似簡單的訊息更富深意。我邀請大家一起留到演出最後一刻,到時會有小驚喜!

深受香港觀眾愛戴的希臘編舞帕派約安努,其作品向來以視覺奇觀見稱,今次《INK》以水澆灌舞台,更難得親自參與演出。這個作品創作之始正好是疫症初期,德國年輕舞者舒卡.康滯留希臘,造就二人緊密創作。另一作品《格拉之思》來自簡約主義音樂先驅格拉斯和得獎導演麥達莫,兩位大師地位崇高,卻將自己的軟弱不安攤在陽光底下,與觀眾回到藝術歷程的原點。

疫症期間的跨地藝術交流,今天開花結果。音樂家趙伯承和編舞林俊浩將巴赫聖樂合唱作品《聖約翰受難曲》以當代劇場表現形式重鑄,去年更在巴赫故鄉德國首演,得到行內人和觀眾讚賞,我們為香港藝術家的水平感到非常驕傲。作曲家黃若和美國戲偶大師特維斯特改編《山海經》,神話故事中后羿射下九個太陽,跟今天人類活動導致環境變化,竟有異曲同工之感。擴延電影《末日回憶錄》的合作單位來自多元文化背景,叩問最普世的問題——生而為人的意義。日本編舞鈴木竜以疫症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為題,與視覺藝術家大卷伸嗣及聲音藝術家evala創作《RAIN》。在新視野和香港演藝學院的合作下,鈴木竜來港挑選舞者參與這次演出,我們感謝兩個單位的努力,促成兩地舞蹈交流。蕭斯達高維契第十交響曲亦有了全新面貌,當代藝術家巨擘肯特里奇為之配上多媒體歷史影像,感激香港小交響樂團將這個作品帶到香港觀眾眼前。

兩個本地演出的組合亦叫人相當驚喜。阮兆輝和鄧樹榮各自在粵劇和劇場界備受尊崇,受文學經典啟發創作《老人與他的海》,為東西表演藝術穿針引線。陳奐仁的流行音樂創作固然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亦活躍於電視圈、藝術科技和 Web3,今次與楊秉基走入劇場,觸發一場追求創作靈感的狂想。

除了與演出相關的大師班、工作坊和舞台導賞外,我們亦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周末文化沙龍和網上藝評系列,分別於表演前和後舉辦,令觀賞體驗更加完整。我們今年重辦文化沙龍,讓文化藝術工作者和觀眾近距離坦誠交流。當表演藝術終於能回到現場,我們念茲在茲的,還是藝術家和觀眾之間、不同背景的人之間,最原始的接觸和分享。

蔡玫娜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藝術節辦事處高級經理

新視野藝術節2023
#NVAF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