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

作曲/ 作詞

被美國《紐約時報》讚譽為獨樹一格。黃若從中國遠古及民間音樂、西方前衛、實驗、噪音、自然與人工聲效、搖滾和爵士樂中汲取靈感,運用一種他稱為「多維主義」的作曲手法,將所有元素無縫結合,音色鮮明而富創造性。黃若的作品形式多樣化,包括管弦樂、室樂、歌劇、劇場、舞蹈、跨界、聲音裝置、建築裝置、多媒體、實驗即興、民謠搖滾及電影配樂。

作品由世界知名樂團首演及演出,包括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 三藩市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荷蘭電台愛樂、波蘭國家電台交響樂團、聖塔菲歌劇團、 華盛頓國家歌劇團、侯斯頓大歌劇團、聖路易斯歌劇院、Asko / 荀伯格、德國現代室樂團及倫敦小交響樂團。頂尖指揮家包括沙華列殊、艾爾梭、戴維斯爵士、狄信.湯瑪士及科隆都曾指揮他的作品。與劇作家黃哲倫共同創作的歌劇《一個美國士兵》於2018年在聖路易斯歌劇院首演, 被《紐約時報》評為古典音樂界年度盛事之一。

現於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教授作曲,亦是紅火樂團的藝術總監和指揮。2006年獲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選為「年度青年領袖」。其作品由Ricordi出版。

 

相片:© Max Lee

黃若

貝西.特維斯特

導演 / 製作設計

偶劇表演家族的第三代傳人,亦是唯一一位畢業於法國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國家高等偶戲藝術學院的美國人。在紐約占韓遜國際偶戲藝術節中,以得獎劇目《The Araneidae Show》嶄露頭角, 其後在另一屢獲殊榮的破格作品《幻想交響曲》中,充分展現無窮想像。特維斯特及後創作了20部長篇舞台作品,包括《木偶的命運》、《春之祭》(林肯中心);《Dogugaeshi》(巴比肯藝術中心、巴黎及沙勒維爾-梅濟耶爾);《Behind the Lid》(紐約)及《Arias with a Twist》(巴黎及 斯德哥爾摩)。曾任《慾望號街車》(法蘭西喜劇院)舞台設計及聯合導演。

曾執導和負責設計的歌劇包括雷史碧基的《睡美人》(林肯中心藝術節及斯波萊托藝術節)及《糖果屋》(侯斯頓、阿特蘭大及密歇根歌劇院)。曾與克里斯托弗.惠爾頓合作多部芭蕾舞劇,包括《仙履奇緣》(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及三藩市芭蕾舞團);《冬天的故事》(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及《胡桃夾子》(卓夫利芭蕾舞團)。他獲獎無數,包括奧比獎、Henry Hewes設計獎、Doris Duke藝術家年獎、多個UNIMA獎項及貝西獎、古根漢學人獎、麥克阿瑟學人獎及羅馬美國學院「羅馬獎」。 特維斯特現為紐約市HERE Arts Center Dream Music Puppetry Program總監。

 

相片:© Elliott Verdier

貝西.特維斯特

邁爾斯.拉蒙

指揮

生於威爾斯,參與英國蘭達夫座堂歌詠團期間開始接受正統音樂教育,獲獎學金入讀Monmouth School,並於皇家威爾斯音樂及戲劇學院跟隨Richard McMahon研習鋼琴。其後獲得合唱團獎學金到劍橋大學羅賓遜學院修讀古典學,同時於倫敦隨Peter Katin繼續鑽研鋼琴。

曾居愛爾蘭數年,期間為都柏林聖派翠克大教堂合唱團成員,並加盟愛爾蘭歌劇院、北愛爾蘭 歌劇團、阿爾斯特管弦樂團及RTÉ Concert Orchestra等藝團擔任鍵盤演奏。離開愛爾蘭後居於西西里島一座火山上,並在陶爾米納聖喬治堂擔任指揮,其後遷往倫敦,任肯辛頓奧林匹亞 聖馬太堂音樂總監,與Denis Moriarty共同創辦肯辛頓奧林匹亞音樂藝術節。除舉辦各式各樣的音樂節目外,該藝術節亦以慈善基金會形式為年輕音樂家提供演出機會和其他支援。拉蒙曾與 Paul Hillier 共事14年,期間曾演奏和錄製不同種類的音樂,從最早期的吟唱到近年愛爾蘭室樂合唱團、哥本哈根新藝術合唱團及聲音劇場的委約作品。現居哥本哈根,任哥本哈根新藝術合唱團合唱指導。

邁爾斯.拉蒙

哥本哈根新藝術合唱團

演出

於 1979 年創立,被譽為世界上最出色的聲樂合唱團之一。

除演繹文藝復興時期的複調合唱音樂及新聲樂外,合唱團同時積極與戲劇、電影及芭蕾舞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開發音樂會嶄新的表演模式和創新曲目。

哥本哈根新藝術合唱團的演出以精準大膽見稱,憑著獨特的歌聲在世界各地備受注目。每年於哥本哈根舉行樂季,並於丹麥各地和全球巡迴演出。2015 年於中國巡迴演出,舉辦超過十場音樂會推廣丹麥文化。2016 年合辦 Nordic Choir Expedition,介紹北歐各首都的聲樂合唱團。近期 於西班牙、捷克、德國、意大利、荷蘭、芬蘭、蘇格蘭、英格蘭、美國、加拿大及香港等地巡迴演出。

曾灌錄多張專輯,並獲獎無數,包括憑《The Little Match Girl Passion》(David Lang 作曲;Harmonia Mundi 唱片公司發行)贏得格林美獎。近期推出專輯包括當代阿根廷作曲家 Pablo Ortiz 的作品集《Gallos y Huesos》(Orchid Classics 唱片公司發行)以及收錄丹麥作曲家作品的《First Drop》及《Crossing Borders》。德國作曲家舒爾茨的作品多年來在樂團的演出曲目中佔重要席位。2008 至 2011 年,樂團曾灌錄舒爾茨的復活節及聖誕歌曲全集,獲國際音樂媒體一致好評,其後樂團於 2014 年應邀擔任德國德累斯頓「舒爾茨音樂節」駐場藝術家。

近年重要專輯包括Arvo Pärt 的作品集《Creator Spiritus》(Harmonia Mundi唱片公司發行),以及收錄過去200年丹麥頂尖聲樂作曲家作品的《The Golden Age of Danish Part Songs》(Dacapo Records發行)。

 

相片:© Nikolai Østergård

哥本哈根新藝術合唱團

三枝步

燈光設計

2000年起於東京開始從事舞台燈光設計。2005年移居紐約,於HERE Arts Center擔任駐場燈光設計師,同時以自由工作者身分為各類型演出擔任燈光設計,包括紐約國際藝穗節及林肯中心藝術節。三枝步擅長與多媒體歌劇及不同類型的偶戲劇團合作,曾參與的作品包括 Kristin Martin的《Looking At You》(紐約HERE Main Stage,2019年)及貝西.特維斯特的《春之祭》(紐約 林肯中心白光藝術節,2014年)。自2008年起,三枝步一直為貝西.特維斯特的製作擔任燈光設計。

三枝步

Rachel Schapira

戲偶製作主管 / 戲偶師

Eat Drink Tell Your Friends 戲偶組織聯合創辦人,曾與貝西.特維斯特、Welcome to Campfire、Ripe Time、The Story Pirates、New Georges、Opera Slavica及Jeanette Oi-Suk Yew等藝術家與團體合作。她是美國Red Hook Art Project的教學藝術家,2019年占韓遜基金會資助得主,亦是Monster Trux團隊成員。

Rachel Schapira

Lute Breuer

戲偶師

曾參演之百老匯作品包括《戰馬》(林肯中心);《The Pee Wee Herman Show》(紐約史蒂芬桑坦劇院)及《無線電城聖誕奇觀秀》(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曾在美國多個場地演出,包括聖地牙哥The La Jolla Playhouse、紐約New Victory Theater、紐約The David Geffen Hall、紐約公共劇院,紐約中央公園德拉科特劇院莎士比亞戲劇節等。海外方面,他以演員或導演身分參與於俄羅斯、巴西、韓國、中國和愛爾蘭等地舉行的巡迴演出。他曾參演的藝術節包括斯波萊托藝術節、愛丁堡藝術節及林肯中心藝術節。與貝西.特維斯特合作多年,近作包括於密歐根歌劇院上演的《糖果屋》。除戲偶師身份外,Breuer亦是一名編劇。

Lute Breuer

Ben Elling

戲偶師

戲偶師及劇場技術員。曾擔任多部外百老匯作品的影音工程師及以自由工作者身分擔任技術總監。除技術工作外,曾在貝西.特維斯特於林肯中心上演的《春之祭》以及HERE Arts Center的《幻想交響曲》中作偶戲演出。

Ben Elling

Rosa Elling

戲偶師

來自英國雪菲爾德的表演者及戲偶工匠。曾修讀倫敦中央演講和戲劇學院戲偶課程,後於Nick Barnes Studios擔任工匠。2015年移居紐約後一直於Tandem Otter Productions 工作。

Rosa Elling

Alexandra Goss

戲偶師

居於費城的多媒體藝術家及戲偶師,自2016年起與澳洲 Snuff Puppets 劇團及導演 Steffi Oberhoff 於英國及德國等地參與巡迴演出,最近亦有於Basel International Figure Theatre Festival演出。曾於不同場地演出,包括 The Tank、La Mama、Dixon Place、Coney Island Sideshows、Puppet Showplace Theatre、The Wassaic Project及網上聊天室。

Alexandra Goss

Ashley Winkfield

戲偶師

跨界別藝術家,主要從事偶戲、詩詞創作及表演藝術工作。透過貝西.特維斯特的《春之祭》接觸偶戲,成功將偶戲融入其他藝術形式,包括紐約 Only Child Aerial Theatre 沉浸式空中體驗《Two Fold》。其他偶戲演出包括 Rachael Shane 的《The Paper Piece》、馬布礦坑劇團《動物磁性》中國巡迴演出,以及托莉.班德的《紙帽遊戲》及《Dreaming》。

Ashley Winkfield

余林橞

敲擊樂

敲擊樂演奏家及聲音藝術家,擅長以現成物件為發聲工具,以聲音為媒介探問及重新定義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關係。余氏醉心探索結合聲音與表演藝術的可能性,積極策劃能將人及空間交織起來的跨藝術界別合作及表演,熱衷於發掘改變表演藝術的新方向。余氏現居於香港,身兼現在音樂的藝術總監、香港室內樂敲擊樂團 The Up:Strike Project 的創辦人之一及香港創樂團的聯席樂手,同時任教於香港大學音樂系及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

 

相片:©️ Darwin Ng

余林橞

陳梓浩

敲擊樂

於國際音樂比賽屢獲殊榮,表演足跡遍布各地的知名音樂廳。過去的重要演出包括以獨奏家身分與侯斯敦交響樂團和香港管弦樂團演出,及以聯合首席的身分與世界菁英敲擊樂團於歐洲多國巡迴演出。他曾以管弦樂師身分參與馬來西亞愛樂、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的演出,亦曾是瑞士琉森、瑞士韋比爾、美國鄧肯活及日本太平洋等多個國際音樂節的樂團成員。與多位著名音樂家合演過室樂,如雷沙、于翔、沙漢姆及黃皚雲等,更參與多位作曲家的作品首演,包括沙羅倫、George Lewis、上野健和譚盾。陳氏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後負笈美國,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及歌爾本音樂學院深造。

 

相片:©️ Lee Tsz Wah

陳梓浩